大年初二:吃鱼、禽、蛋、瘦肉,关键在于“适量”「健康过兔年」

2023-01-24 16:03:12 来源:人卫健康

点击蓝字,关注“人卫健康”公众号

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 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料图】

鱼虾等水产类食物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血脂异常和脑卒中等疾病有一定作用,每周最好吃鱼 2 次

禽类脂肪含量也相对较低,其脂肪酸组成也优于畜类脂肪。蛋类中各种营养成分比较齐全,营养价值高,胆固醇含量也高,对一般人群而言,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畜肉类脂肪含量较多,吃畜肉应当选瘦肉,每人每周畜肉摄入不宜超过 500g

● 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 120~200g

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 300~500g。

● 少吃深加工肉制品。

● 鸡蛋营养丰富,吃鸡蛋不弃蛋黄

● 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各年龄段人群的适宜摄入量见表 1-29。

如何把好适量摄入关

1. 控制总量,分散食用

成人每周水产品和畜禽肉摄入总量不超过 1.1kg,鸡蛋不超过 7 个。应将这些食物分散在每天各餐中,避免集中食用,最好每餐有肉,每天有蛋,以便更好地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

建议家庭和学校、幼儿园等,都应该学习制定食谱。1 周内鱼和畜禽肉、蛋可以互换,但不可用畜肉全部取代其他,每天最好不应少于 3 类动物性食物

2. 小份量,量化有数

在烹制肉类时,可将大块肉材切成小块后再烹 饪,以便食用者掌握摄入量(图 1-26)。

肉可切成片或丝烹饪,少做大排、红烧肉、红烧鸡腿等。了解食材重量,便于烹饪时掌握食块的大小及食用时主动设计食物的摄入量,图1-27 提示,一个鸡翅就可以满足每天肉类建议量。小份量是食物多样和控制总量的好办法。

3. 在外就餐时,减少肉类摄入

在外就餐时,会不自觉地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意识到在外就餐的弊端,应当尽量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如果需要在外就餐,点餐时要做到荤素搭配,清淡为主,尽量用鱼和豆制品代替畜禽肉。

如何合理烹调鱼和蛋类

1. 鱼虾等水产品

可采用蒸、煮、炒、熘等方法。煮对营养素的破坏相对较小,但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水中,其汤汁鲜美,不宜丢弃。蒸与水接触比煮要少,所以可溶性营养素的损失也较少,因此提倡多采用蒸的方法。如果蒸后浇汁,既可减少营养素丢失,又可增加美味。

2. 鸡蛋

鸡蛋营养丰富,蛋黄是鸡蛋营养素种类和含量集中的部位,不能丢弃。可采用煮、炒、煎、蒸等方法。蛋类在加工过程中营养素损失不多,但加工方法不当,可影响消化吸收和利用。

煮蛋一般在水烧开后小火继续煮 5~6 分钟即可,时间过长会使蛋白质过分凝固,影响消化吸收。

煎蛋时火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使鸡蛋变硬变韧,既影响口感又影响消化。鸡蛋的大小不一,一般鸡蛋重量为 45~55g,但有的鸡蛋小于 40g,有的则较大,在 60g 以上。了解鸡蛋大小重量不同,利于掌握摄入量(图 1-28)。

畜禽肉吃法有讲究

1. 多蒸煮,少烤炸

肉类在烤或油炸时,由于温度较高,使营养素遭受破坏,如果方法掌握不当,如连续长时间高温油炸、油脂反复使用、明火烧烤等,容易产生一些致癌化合物污染食物,影响人体健康。

2. 既要喝汤,更要吃肉

我国南方地区居民炖鸡,有喝汤弃肉的习惯,这种吃法不能使食物中的营养素得到充分利用,造成食物资源的极大浪费。实际上,肉质部分的营养价值比鸡汤高得多。

● 鱼、畜禽肉和蛋类对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A、维生素 B2、维生素B12、烟酸、铁、锌、硒的贡献率高。

● 增加鱼类摄入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及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 适量摄入禽肉和鸡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无明显关联。

● 过量摄入畜肉能增加 2 型糖尿病、结直肠癌和肥胖发生的风险。

新年新禧,互动有礼

+++++++ ++ ++

关注膳食营养,关注身体健康:

在本文末的留言区,留下您对家人的兔年健康祝福:_____

小编将随机抽取30 名用户,奉上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优质科普好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一册!

++ + ++

扫码购买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本书主编:中国营养学会

点击顶部蓝字

微信关注我们

喜欢文章内容请在这里为我们“点赞”

关键词: 脂肪含量 心血管疾病 营养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