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调查丨暑假研学游,到底多少“坑”?

2023-07-08 12:21:10 来源:长江云

“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实施后,研学旅行一直备受青睐。研学市场发展迅速,且在不断扩容,与此同时,研学机构鱼龙混杂、价格较贵、丢了“研学”重在“游”、货不对板、品质难辨、行程“拉垮”、体验感弱、安全无保障等问题也屡屡被吐槽。乱象背后,是不少家长和学生的“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资料图】

“贵”: 一个暑假在孩子身上要花4万+

研学游既能解决家长无暇照顾的难题,也能让孩子“游有所学”“学有所获”,因此成为不少孩子的暑假“标配”。武汉市民孙女士今年就一口气给8岁的女儿报了4个项目,她说,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增长见识。“第一个是为期半个月的外校游学,课程丰富,可以纯英文交流;第二个是为期五天的清华、北大研学营,参观名校,和学霸面对面交流;最后两个是亲子游,研学之余出去放松一下。”

长江云新闻记者粗略算了一下,1个月时间,4个项目,加上期间需要支付的额外费用,总支出超过4万。但在孙女士看来,家长们是愿意为性价比买单的,如果价格太低反倒担心在师资配备等方面是否压缩成本。“你报价2万,能够交付给我值2万的感受,我愿意,如果只给了我8000元的体验,那肯定贵了。”

长江云新闻记者咨询多家研学机构发现,武汉研学游市场在暑期前的两三个月就已进入“备战”状态,热门线路“一位难求”。中南路一家研学机构销售人员介绍,他们早前推出的多期6天5晚的航天研学营,定价12800元,现在报名还不一定有位置。“第一期推出半个月不到,名额就被抢光了,还有一个去新加坡的营,也很抢手。”

为什么定价这么高?该销售人员则表示,一分钱一分货。“我们不是廉价旅游团,所以内容都是自己负责,安全放在首位,吃、住都是星级标准。还会请大咖上课,成本高。”

“乱”:研学游变味 被质疑“割韭菜”

热闹表象下,一些研学旅行产品也悄然变味。

长江云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游项目五花八门,有在本地或周边城市参观博物馆、进行户外探险徒步等项目的一日游,也有游览各地名胜古迹、知名高校等场所的多日游,还有以集训、主题教育、户外拓展为主的特色夏令营。客户群上到大学生,下到学龄前儿童,范围极广。

值得注意的是,研学游的市场价格不一,且同类型的研学活动价格差异较大,一日游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多日游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如果是在国外研学游,价格则更贵。业内人士表示,研学项目属于定制化产品,目前市场暂无统一标准,监管困难,定价稍显随意。

而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给孩子报过“研学游”的家长或者参加过“研学游”的同学纷纷吐槽,称其纯属“割韭菜”,长江云新闻记者也采访了几位“踩过坑”的网友。

一号“坑”:名校游进不了校门 参观企业总部变体验店

广东的陈先生是一名摄影师,今年3月为广西南宁某高中的研学团跟团拍照时,全程见证了奇葩事。

这所南宁的高中委托当地一家口碑较好的研学机构带着学生和家长到深圳游学,结果这家机构安排了一位导游后,便将项目外包给了广东中山的另一家机构,中山的机构又找了一位深圳的地陪,安排的一日行程是上午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和学长交流,下午去大疆总部天空之城听研发工程师讲课,晚上去欢乐谷放松。宣传册上写得天花乱坠,结果研学团到了大学门口,发现连门都进不去,最后只能去免费参观的深圳当代艺术中心逛了一圈;而下午的行程,也从原本宣传的“参观大疆总部听工程师讲课”,莫名其妙变成了“进体验店听销售员介绍产品”。

“人家根本就没跟学校预约过,香港中文大学也不接待这种商业研学团,当时现场都快打起来了,导游急得哭,还问我该怎么办。”陈先生表示,南宁的研学机构给中山的机构付了3万元,算上租大巴和地陪的费用,花销应该不到5000元,宣传册上的地方却一个都没见着,几十个学生和上百个家长就这么被坑了。

二号“坑”:货不对板 环境脏乱差 吃不饱睡不好

来自上海的滕女士在朋友的推荐下为孩子报了一个三天两晚的封闭式军事营。本想磨练上小学的孩子的意志和提升他们的体能,不料被“坑惨了”。

“承诺的师生1:7配比,结果一个30多人的班,就一个教官和一个生活老师带。连着两天没有刷牙、洗脸、洗澡,坐在地上吃饭,提供的饭菜量很少,都吃不饱,睡觉有的四个人挤一张床,有的只能垫着被子盖着浴巾睡。还有几项活动像拔河、合唱、篝火晚会都无缘无故取消了,宣传海报变成了卖家秀和买家秀。不仅浪费了几千块钱,还浪费了孩子的时间,留下了不好的回忆,家长们非常不满。”

为了探索孩子的兴趣点,滕女士为小孩报过很多研学游,从几十元的西安博物馆一日游到几万元的北欧半月游,在她看来,价格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价值能不能让人心服口服。“几十块的导游讲得很丰富,我觉得很值,几万的出国坐游轮、住星级酒店,行程活动、服务质量好,那也很合理,但我们家长并不想交智商税,被某些机构利用信息差坑钱,让孩子在里头受罪。”

三号“坑”:缺“学”少“研” 还比普通旅游团贵

小徐是武汉某高中的学生,今年四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荆州4日研学游,行程主要是体验田间生活和游览山水。1700元的价格让她觉得性价比不高,但迫于研学要记学分的要求,只能无奈参加。

“吃住条件还不错,但是省内游,自己出去玩花不了这么多钱。采茶、耕田等活动对我来说一点都不新鲜,如果不是为了学分,我宁愿待在教室里看书。而且一个老师要带100个人,这事儿在我看来,老师、学生、家长都难受,挺没必要的。”

武汉的吴女士是位高三学生的家长,高考前孩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日游去参观武汉大学,原本想让孩子游览名校,树立目标,但实际体验却不佳。“学校委托的机构,带队的人对武大的校内环境一点都不了解,一天时间里就不停地在绕路,孩子们累得要死。因为行程没规划好,一些动手活动都因为时间紧取消了,真的是研也没有,学也没有,游还没游好。”吴女士认为,研学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本质是好事,但“无所学”就是浪费时间与精力。

提醒: 家长选择前要货比三家

有数据统计,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全国有超过5000家“研习营”“夏令营”的相关企业,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未来将超过千亿元。

研学机构越来越多,家长们如何避坑?行业又该如何健康发展?位于汉口的一家市级素质教育单位负责人许女士表示,家长们切忌盲目跟风,视孩子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而定,选择项目前也要多家对比,仔细查询机构资质,甄别雷区,拿近年来颇受欢迎的“清、北游”(清华、北大游)来说,“你要深度了解它是不是真的可以到校园里走一走,是真的有导师讲课?还是安排到了一个营地,请在校生过来分享,一定要甄别项目的落地性,还有它的实际内容。”许老师透露,“清、北游”目前虽然有很多,但实际上进入学校,也需要内部预约,并且不是所有机构都有这样的资质。

反思:研学游重在“研学”,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怎样才算真正的研学游?许老师认为,研学游途中的“研学”成分至少要占80%以上!各个地点,除了到达,孩子们应该有多样化的体验,从各个维度来感受,而不是简单地上几堂课,走马观花。“你得让孩子们参与实践,比如了解完科学知识后还会有动手课去加深印象,学以致用,最后还有研讨会去交流、分享,整个过程是沉浸式的。”

而在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韩晓乐看来,“研学游”之所以火爆,是社会对国家倡导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响应,也是新时代科学教育导向的新产物,因此有很多企业涌入这条赛道,家长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孩子在心底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并且在感兴趣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研学游’是拓展学习空间、整合了学习资源的一种新方式,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新策略,给科学教育做加法的一种新体现。”

韩教授表示,作为教育领域的新兴产业,目前“研学游”市场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它,从而也出现了一些乱象,需要政府以及全社会的监督,也需要大家用包容的心态去期待它,成为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育人方式。“家长们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反馈与披露;研学机构要不断完善服务;顶层设计也要提供政策支持,设定管理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引导市场规范发展。”

(长江云新闻记者 关竹 关竹唯)

关键词: 家长 孩子 机构 研学 研学游

上一篇: 北京保险业开展“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系列活动
下一篇: 最后一页